本期要目:(接上期)有關內容:原行業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142-2004進行重新修訂,于2013年6月1日發布實施。另外,與《地面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相配套發行的 《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施工安裝》、《輻射供冷末端施工安裝》兩本新標準圖集即將實施。為了讓關心并一向支持地暖界的各位領導、同行以及即將要安裝地暖的用戶更加了解地暖,使地暖行業更加規范、有序發展,利用8期左右的“地暖論壇”分別解讀《地面輻射供冷供暖技術規程》JGJ142-2012及《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施工安裝》、《輻射供冷末端施工安裝》圖集有關設計、材料、施工、檢驗、調試及驗收中新增加的內容。
十一、施工
◆強制性條文:
◇施工過程中,加熱電纜間有搭接時,嚴禁電纜通電。
◇施工過程中,加熱供冷部件敷設區域,嚴禁穿鑿、穿孔或進行射釘作業。
◇加熱電纜出廠后嚴禁剪裁和拼接,有外傷或破損的發熱電纜嚴禁敷設。
◇加熱電纜的熱線嚴禁進入冷線預留管。
11.1主要內容
1、一般規定
◇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已批準,采用的技術標準和質量控制措施文件齊全,并已完成技術交底;
2)材料進場檢驗已合格,滿足安裝要求;
3)施工現場具有供水或供電條件,有儲放材料的臨時設施;
4)土建專業已完成墻面粉刷(不含面層),外窗、外門已安裝完畢,并已將地面清理干凈;
5)相關電氣預埋等工程已完成。
11.2 施工方案及材料、設備檢查
◇ 塑料和鋁塑復合管管材及管件進場,應對管材壁厚等外觀指標進行現場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檢驗項目、指標及測試方法應按附錄G進行。(見表G.0.1)
◆熱管應按照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向敷設,加熱管應保持平直,管間距的安裝誤差不應大于10mm。加熱管敷設前,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加熱管的選型、管徑、壁厚,并應檢查加熱管外觀質量,管內部不得有雜質。加熱管安裝間斷或完畢時,敞口處應隨時封堵。
◆加熱(供冷)管切割,應采用專用工具;切口應平整,斷口面應垂直管軸線。
◆塑料管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復合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6倍,銅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5倍。加熱管的最大彎曲半徑不得大于加熱管外徑的11倍。
舉例說明:
◆下圖分別為彎曲半徑為20d(400)、14d(280)、11d(220)、8d(160)等4種設計加熱管平面圖。
◆4種加熱盤管平面圖面積均為15m2,間距均為200mm,盤管距內墻均為100mm,實際輔設加熱管管長分別為57.6m,58.6m,59.1m,71.7m。
結論:從下圖20d(400)與8d(160)比較,輔設盤管長度相差14.1m,為19.7%。
因此,從圖中不難看出實際輔設加熱管的長度與彎曲半徑有關,原2004規程只規定了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主要為保護加熱管彎曲時容易成死角而規定的最小彎曲半徑不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本規程規定:1.加熱管的最大彎曲半徑不得大于加熱管外徑的11倍。2.每個環路加熱(供冷)管總長度與設計圖紙誤差不應大于8%。
實際施工時輔設加熱管的長度由圖紙上標注的長度、再加上確定了最大彎曲半徑、還有每個環路與圖紙的誤差,就可能最大程度的規避了敷設加熱管的長度與設計靠近,也給那些偷工減料、魚目混珠的施工單位一種警示。
11.3 絕熱層的鋪設
◆鋪設絕熱層一般要求
◇ 地面應平整、干燥、無雜物。邊角交接面根部應平直,且無積灰現象。
◇ 絕熱層的鋪設應平整、無空鼓、無翹起,絕熱層相互間接合應嚴密、直接。
◇ 與土壤接觸或有潮濕氣體侵入的地面,在鋪放絕熱層之前應先鋪一層防潮層。
◆ 聚乙烯泡沫塑料絕熱層做法
◇ 在鋪設輻射面絕熱層的同時或在填充層施工前,應由供暖供冷系統安裝單位按下列要求設置側面絕熱層:
1.在與輻射面垂直構件交接處應設置不間斷的側面絕熱層,可采用以下設置方法:
1)絕熱層材料宜采用高發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且寬度不宜小于10mm。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mm。
2)絕熱層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小于20kg/m3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應為2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接頭處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
2.側面絕熱層應從輻射面絕熱層的上邊緣做到填充層的上邊緣。與交接部位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與輻射面絕熱層連接應嚴密。
◆采用發泡水泥絕熱層做法
◇ 發泡水泥絕熱層地面的施工現場,應具備以下設備:
1.平整發泡水泥絕熱層和水泥砂漿填充層表面的裝置;
2.適應不同工藝特點的專用攪拌機;
3.活塞式泵或擠壓式泵,或其它可滿足要求的發泡水泥或水泥砂漿的輸送泵。
◇ 澆注發泡水泥絕熱層之前,應進行下列施工準備:
1.對設備、輸送泵及輸送管道進行安全性檢查;
2.根據現場使用的水泥品種,進行發泡劑類型配方設計后,方可進行現場制漿;
3.在房間墻上彈出發泡水泥絕熱層澆筑厚度的水平線。